滴滴品茶app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初中生一小时50元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2023年“宪法宣传周”手语普法活动
  • 发布人:qzxxgw
  • 时间:2023-12-07
  • 点击:255
  •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宪法学习,弘扬宪法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让残障学生同样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125日下午3点,我校组织听障部全体学生于福华楼多媒体教室参加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携手开展的云端普法小课堂。

微信图片_20231206160619.jpg

本次普法宣讲由四名高校志愿者接力完成,随着课程管理老师孙可一的开课提醒,活动正式开始。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江宛蔚小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在回顾了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修订历程后,她围绕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几项基本内容讲解了“人格尊严不受侵害”这一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微信图片_20231206160700.jpg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的李嘉馨小老师带大家进一步学习了名誉权相关的知识,她从互联网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入手,分享了网购时恶意差评、微信群散布谣言、恶意剪辑段视频等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从网民、新闻媒体、网络文学创作者的不同角度,带大家了解了名誉权的保护范围和违法后果,帮助同学们更加明确地划定了网上冲浪时的行为边界。

接着,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张竞兮小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解了宪法中的平等权。她结合法条规定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平等权的基本含义,又通过讲述平等权第一案的案例,帮助大家更具体地了解了平等权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宣讲环节的最后,来自清华大学的邱衍衔小老师从一则典型案例谈起,围绕受教育权展开了宣讲。他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张桂梅校长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受教育权包含的具体内容,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意义,以及权利实现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手语翻译团队的几位小老师接力完成了全程的手语翻译,他们及时有效、生动准确的翻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掌握了宣讲内容,理解领会了法言法语的内涵。

最后,西南政法大学翻译团队的庄婕小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宪法”等法律词的手语打法。她在屏幕前一边给大家细致示范手势动作,一边引导大家回顾刚刚的普法内容,更加深了同学们对宪法知识的理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此次开展宪法主题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引导同学们从小增强宪法自觉、履行宪法使命,发自内心地拥护和信仰宪法权威,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