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jy
- 时间:2011-04-24
- 点击:6816
- 来源:[db:来源]
?
??????????????????????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长期以来,我校在环保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办学的实践中,我们强化环境教育,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倡导环境教育,多渠道挖掘教育资源,始终把环境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纳入同步发展的轨道,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绿色教育通道,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一、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 、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课程目标。由于我校是一个特殊学校,已形成了集学龄前到高中(含职高)以及泉州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残健合一多元一体的办学模式,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许多特殊性,但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属于基础教育,这就决定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总体来说是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为合格公民的中小学生,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应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改革课程结构
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残而有为”的育人目标,我校推行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其结构为:"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活动 ",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活动课程应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 "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活动课程的设置纳入正式课程安排,包括知识类、技能类、艺术类、自然类 、社会类和环境课题研究等。从内容到活动形式和规模,灵活多样。
3、开展课程实践
(1)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问题是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纳入各相关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例如,如地理学科在中国地理全册中,找到结合点20多处,地理教师结合教材很自然地将环境内容渗透到各个知识点上。同时,结合乡土教材,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掌握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教育;在政治课中注重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设置环保选修课
学校每年制定环境保护教育计划,并纳入素质教育计划一并实施。确定环境教育的专任教师,以自愿报名的原则组织兴趣小组的形式,每周一节。教学内容主要有《野生动植物保护》、 《现代农业》、 《经济与环境》、《动物世界》、《新能源探索》、《环境保护法》等。我们还搜集其他环保资料,认真钻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教师教有方法,学生学有兴趣。学生能认真听课,记好听课笔记,在交流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注意本地区的环境问题作为渗透和拓宽,还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与本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德化岱仙山、永春牛姆林)特点结合起来。
4、在教育科研中渗透环境知识。
为了深化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水平,我校积极发动师生平时多观察、多总结、撰写环保论文。其中庄联溪老师指导的如《废物回收再利用》、《环保知识浅谈》;吴永先老师指导的如《农田、农药和农业》、《让垃圾不再成“灾”》、《关于我校绿化的几点思考》等学生小论文均在县市上获奖。
二、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双管齐下,相互促进
1、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通过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环境法规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自觉遵守五有五无规范,保护校园的整洁。其中由团委组织开展的认领绿地活动和“节省零花钱,美化我校园”的募捐活动,在学校内掀起了一阵爱绿护绿的热潮。
2、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校是泉州市素质教育活动体验中心,泉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就依托在我校建立,每个星期都有来自不同学校的各年段学生到我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抓住这良好的机会,把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活动内容安排中可以安排一些生态、地震、环保、消防、花卉栽培等讲座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技能,保证我校环境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同时,组织部分学生代表到清源山、厦门万石植物公园、永春牛姆林、德化岱仙山等地,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开展绿色承诺活动,寓“绿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评比, 利用闭路电视系统,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学校广播台开办了《环保沙龙》固定栏目,定期向全体师生直播。(2)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多年来,环境教育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 “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绿色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但是,“环境教育”毕竟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它距真正教育社会化,社会化教育尚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我校这几年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只能算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小步,我们会在这些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