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xxgw
- 时间:2024-01-23
- 点击:242
- 来源: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汇聚德育智慧,分享德育举措,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帮助全体教职工快速成长,整体提升心育水平,我校于2024年1月23日下午举行第三届德育论坛活动,活动由德育处负责人马丽丽老师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共有7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德育案例。陈净华老师从“目标设定的依据”、“目标设定的原则”、“目标设定的案例”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应如何设定班级管理的总目标,并将自己所带班级的班级目标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分享交流。陈老师以三启:“启智、启质、启志”为背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造六位体系:行为习惯、劳动能力、文明礼仪、价值观念、品格成长、综合素质。以期达到启智而至善、启质而至理、启志而至远的育人目标,至善、至理、至远,即提高素质,做全面发展之人;勤于实践,做奉献社会之人;坚定信念、做志存高远之人。
林晓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听障班级管理“五心育人”模式构建研究》的专题汇报。她从“班级文化要走心”、“网络育人要用心”、“心里辅导要知心”、“评价方式要精心”、“家校协同要齐心”这“五心”理念中,分享了她对班级管理的独特见解。
张洁老师以《由“他律”到“自律”,培养视障高中生规则意识》为题,从“提出问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三个方面分享了应如何培养视障高中生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规则环境,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规则意识。
陈宝凉老师上台叙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视障学生的人格教育。首先,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帮助视障学生获得健康的人格认识。其次,要在充满人性关怀的师生关系中形成视障学生的健康人格。最后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健全视障学生的健康人格。
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应如何在视障小学道法课堂上实现德育的融合呢?张林老师从“道法老师要自觉融入班级的德育团队”、“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善于将各种教学手段融合贯通”这三方面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方法。
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特殊性的,尤其是孤独症儿童情绪难以自控,导致了其难以融入到普通幼儿的生活环境中。郭玲玲老师上台分享了她针对独孤症儿童情绪控制与融合的个案研究。在她的研究中,通过对幼儿制定阶段性融合目标、对幼儿进行一次次的说教与赞赏、一次次及时的关心与陪伴,较为成功的改变了该幼儿存在的情绪问题,帮助该生融入到大集体的环境之中。
随后,我校刘方圆老师上台进行了本学期参加由共青团泉州市委主办的“青马工程”少先队辅导员骨干培训的心得交流。刘老师从中国少年先锋队基本概况、如何开好少代会以及少先队的组织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领各位少先队工作者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做出重要贡献,让红领巾更加鲜艳。
最后,我校蔡景灿校长对本次德育论坛活动做了指导性讲话。蔡校长充分肯定了学校各位德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同时表示参加此次德育论坛的7位老师主题明确,目标明晰,表达鲜明,有班级管理的顶层设计,也有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有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有日常活动中的德育设计,有躬耕德育的感悟,也有参加培训的心得。论坛内容丰富多彩,取得很好的展示和交流的效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随后,他又提出了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一是要加强自我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教育理想、坚持与时俱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二是要加强探索研究,摸索出适合残障学生成长规律的德育模式;三是要秉持躬耕态度,弘扬教育家精神,在能力上达到更高水平、在情怀素养上体现责任担当、在育人事业中始终胸怀大爱、在育人实践中做到忘我奉献,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
此次德育论坛的举办,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提升的平台,为我校今后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 获奖教师代表上台合影 | ?????????????????????????????????? 获奖教师代表上台合影 |
撰稿:郑梓欣
编辑:陈? 萍
初审:马丽丽
复审:吴永先
终审:蔡景灿